张燕龙:从时间的维度寻找变量,探索未来学校趋势

2022-01-13 作者: 华阳国际编辑部

“十四五时期,是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融入深圳“双区”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。作为深圳第“10+1”区,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,到2035年,人口将达到150万人,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,已经成为深汕合作区的重要课题。

 

1月6日,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深汕教育现代化之路”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汕合作区召开,论坛由深圳市教育局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办,国育未来教育科学(深圳)研究院协办,围绕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,面向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,分析深汕后发优势的机遇与挑战,助推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。

 

华阳国际教育建筑事业部总经理兼主持建筑师张燕龙受邀分享《面向未来的学校空间设计》,与现场各位教育界影响力专家、学者就深汕教育现代化建设、教育数智化、未来学校建设等热门话题进行研讨与分享。

 
 
张燕龙,华阳国际教育建筑事业部总经理兼主持建筑师/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/深圳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/《深圳市中小学项目规范》编委

 

///

 

以下为演讲摘录:

 

我们经常想未来学校是什么样,但我们都不是从未来穿越来的,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但如果从时间的维度寻找变量,可能看出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。当我们回过头把这些年的设计实践进行总结,发现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规律。

 

 

 趋势一 

 

资源中心

逐渐成为教育建筑的核心

 

过去中国90%学校都是一样的模式,主要教学空间、辅助教学空间分散布置,仅通过连廊联系,有其合理性,但也带来了很多不好,诸如功能割裂、空间匮乏、尺度适当等,设计可以挖掘的只是中间的公共空间。

 

伴随时间的推移,首先是教育空间组合模式的变化,教室比例变小,辅助空间比例变大,资源中心融合大部分教学辅助功能及核心公共空间,逐渐成为教育建筑的核心,这也无形中呼应了素质教育,让学生走出教室。

 

▽ 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,以资源中心衔接两侧中小学,也是学校入口,下面则是图书馆,并汇聚复合功能,将来老师在这里办公,可以很好兼顾中学、小学,中间的图书馆也像一个校园客厅,把整个学校连为一体。

 

 

▽ 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,资源中心采用园林式设计,多层退台为高楼层的学生提供活动空间,从外观上看整个学校还是两个体块,中间一个院子,但背后有其共性所在。

 

 

 

 

 趋势二 
架空设计
适应气候,丰富校园生活
 

过去每个学校都要建很大的广场,在深圳,我深有体会,暴雨、高温、台风等因素之下,那么大的操场、广场有没有用?其实要打一个折。

 

基于气候以及活动空间的考虑,我们在许多学校做了大量架空层设计,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,也回应了高密度下土地的集约化利用。

 

▽ 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的小学部,整层架空,体育馆、餐厅等都在地下,并通过地下庭院改善其通风采光。

 

 

 

▽ 南山龙珠学校,整体体态悬浮,把地面的活动空间还给学生。

 

 
 

▽ 松岗车辆段上盖学校,三层划分,同时基座连接地铁上盖,形成两级地面,极大节约土地,也提供了更多学位。

 

 

 

 

 趋势三 

 

公共空间

塑造校园精神

 

学校的灵魂在于空间,公共空间的演变是基于师生的需求,而不是从形式出发做设计,最常见的是学校传统的“广场、连廊”,其中设计含量较低,受气候影响较大。

 

架空设计极大扩展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空间,同时大家开始有意识的营造“退台”、“院子”、“大厅”等多元的形式空间,塑造校园的仪式感。

 

▽ 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的小学部,中央大院子不是单纯的操场,还是露天的大剧场,主席台这里可以有演讲、表演,甚至容纳几千人,我们不但提供了一种功能,也加强了师生互动。

 

 

▽ 红山中学高中部,我们在中央设置了一个共享大厅,出发点是希望风雨无阻,尽量少受气候的干扰,同时也实现人和人的互动。

 

 

 

 

 趋势四 

 

教育综合体

是未来学校的趋势

 

当我们真正关心师生日常生活和行为,可以发现传统学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,所以需要不断推动学校类型的进化和演变。

 

▽ 腾讯大铲湾国际学校(入围方案),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学校秩序,让教学空间与公共空间全面融合,学生在校园每个角落都能学习,学习空间越来越多元化、自主化、个性化和开放化。

 

 

 ///

 

或许,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教育综合体,但其出现不是对土地的妥协,是基于对师生行为模式的理解,对过去粗放的校园规划模式的反思。

 

最新新闻